發布者:港智優留學 發布時間:2021-08-24 09:57 熱度:2285
我們很高興能邀請到劉齊女士(Nancy Liu)從家長和專業的角度,為我們分享香港國際學校的申請和準備工作。劉女士是兩名12歲和6歲孩子的媽媽,曾經在華為、騰訊及Morningstar工作多年,后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她為孩子準備香港國際學校入學小升初、幼升小考試,親力親為考察學校,遞交申請,輔助孩子準備考試,最后大女兒申請了四所學校拿到三個offer,小女兒申請了兩所學校拿到兩個offer。本次港智優分享將介紹香港國際學校的基本情情況,申請學校流程及個人經驗與心得。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劉齊。
回想一年多以前,對于孩子今后的升學和教育也跟徐總有過一次交流。一直以來也關注徐總搭建的這個平臺,也獲得過一些有益的信息。所以今天感謝徐總的邀請,讓我也有機會為這個平臺貢獻自己的力量和信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就根據這一年多以來幫助孩子申請香港的國際學校的感受來給大家做分享。
家庭情況
我的大女兒今年是小學六年級,在深圳的公立學校念書。小女兒按照國內來說也是幼兒園的大班,之前是在公立體系的幼兒園。在幼兒園的最后一年,轉到了深圳的國際學校,上了一年的kindergarten。我現在工作比較自由,所以也有時間去考察香港的學校。
擇校標準
很多朋友會問我為什么選擇香港的學校,最初萌發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偶然的。有一次我大女兒的英語老師跟我聊起這個事情,因為他有一個學生,在小學階段看起來蠻普通、蠻平常。按照深圳這個公立體系,如果小升初的話,可能只能學校直升,不能擇校。后來這個孩子主動去考了香港的國際學校,到了初中階段,這個孩子發生了比較大的正向變化,老師就鼓勵我們去嘗試考香港的學校。當時我的想法不是說一定要考上,只是想說有這樣一個目標,對孩子長久來說是一個好事,也可以幫助提升一下英語的水平。于是我們就開始著手準備,我也著手開始了解香港的學校。
在對香港學校的了解過程中,我也了解過香港的一些本土學校。我的兩個孩子拿的香港護照,也是可以申請本土學校。但是在了解的過程當中,我覺得香港的本土學校教育也是比較傳統,比較偏應試的。我個人感覺學習的過程跟深圳的公立學校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我沒有過多去探討香港的本土學校,只是集中于了解國際學校。
香港的國際學校比深圳的國際學校從數量上就多很多,而且辦學的歷史也比較長,口碑也比較好。當時我就陸續去參加了學校的一些說明會或Open Day,有時候也會帶著孩子去參加,讓她們自己去感受這些學校。當時參觀的都是香港比較有名的一些學校,比如說漢基國際學校、香港哈羅國際學校、弘立書院、香港耀中國際學校、新加坡國際學校、滬江維多利亞學校、金斯頓國際學校和美國國際學校。聽了校方對學校的介紹,參觀校園和教室里學生的一些展覽。總體來說,我對香港國際學校的教育的過程和結果都感覺到很滿意。
通過參觀學校和做一些功課之后,我覺得香港的國際學校總體分為幾類。一類是美國體系的,比如說香港國際學校或者是香港美國國際學校,就是上美國的教材之后,參加美國的高考,是面向美國大學的一條路;還有就是英系的,就是英國的學校在香港辦的一些學校,比如說哈羅中學香港分校等等;更多的是現在日益盛行的IB學校,學校在小學、中學或預科階段會全部或部分階段去采用IB的課程體系。這類學校對中文相對來說比較重視,跟我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比較切合。我為孩子挑選學校基本上都是聚焦在IB類的學校。
如何申請
怎么去申請學校呢?首先聽說過一些學校之后,我會在網站上去了解這些學校的一些基本介紹,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課程設置和學校畢業生大學錄取情況以及IB考試的平均分數和40分以上的高分人數。參加考試的學生數量也很關鍵,有些學校最后參加IB考試的人數并不多,學生少可能平均分數要高一些。另外,學校的開放日的安排,學費以及學校的地址,這些都是可以在網上了解的。在學校舉辦的開放日或者是說明會上,對學校會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自己的一些疑問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去跟學校交流。
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以前可能都覺得說英國的寄宿學校管理可能比較嚴格,我去參觀了哈羅在香港的學校后,覺得女生宿舍總體是比較凌亂的,沒有我想象的整潔和規則,只有去看了才能了解到一些情況。而香港耀中國際學校這個學校不同的家長的評價也不一樣,我去小學部看了小學生的作業,特別是中文作文,我會覺得他們的中文教育水平其實挺高,不亞于我們同等年級的深圳公立小學的水平,也就是說香港的國際學校或者說雙語學校中文教學還是有相當的水準的,這些都是要去到學校才能了解到的一些信息。
我們深圳離香港比較近,所以我覺得有機會還是多去學校,多去看,多去了解,多去溝通,這樣的話能夠對學校有一個比較直接的判斷。當對學校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根據學校網絡報名的時間提交一些報名的資料。基本上所有學校都是通過網絡報名和付費,不需要打印資料。按照網絡的要求,基本上報名以后都可以得到面試的安排,但是學校根據學位空缺的情況,給予的面試和考試的時間可能都比較滯后,但是基本上所有的學校都會積極地回復,安排考試的時間。
總體上來說,中學階段的學位會充足一些,而小學一年級這種小學階段的學位要緊俏一些。我得到的反饋是在給我大女兒申請的時候,學校幾乎都是很快都能夠安排面試。但是給我小女兒申請的時候,有些學校一直都沒有考試的機會,會拖延得比較久一些。
入學考試及備考
接下來就是準備考試,一般來說香港的國際學校和深圳的國際學校要求孩子考的都是類似的,一個就是英文本身,聽說讀寫;第二個就是數學,數學也可能包括邏輯,都是英文出題;第三個就是中文,也可以用簡體字,也可以用繁體字,自己可以選擇。
考試的步驟,第一個環節就是筆試,無論是小學一年級還是初中一年級,第一步都是筆試,第二步就是面試,第三步是家長的面試。通過了筆試的環節之后,我建議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整體介紹,還有關于孩子的特長、獲獎等一些比較凸顯孩子成績的一些資料發給學校。筆試基本通過的情況下,學校還是會看重孩子其他一些軟性方面的成績。
我在跟兩個錄取了我大女兒的校長面談的過程當中,我注意到我當時發給他們的我女兒獲獎的資料,都被打印出來放到孩子的檔案里面。可見學校還是很看重這一點的,他們也是要看這些的。
最后拿到學校的錄取后,最終只能選擇一所學校,但是每個學校發錄取都是陸陸續續的。所以為了給自己最好的選擇,拿到Offer的時候都要去交學費保留學位。在留位費方面還不是特別貴,一般的價格是一個月的學費,總體來說還是比較能夠接受的。
我著重說一下如何備考。我大女兒在國內是在公立學校念書,從國內的公立體系切換到國際體系,是一個比較大的轉換。然后再去考香港的國際學校,相比較而言,香港的國際學校考試的難度和深度要求更高一些,學術本身差距比較大,所以挑戰特別大。一方面我會鼓勵女兒去嘗試,另一方面也是讓她大量的補習英文。
英文的補習主要還是增加閱讀,讀原版的英文小說,沒有太多的針對性,但是語言能力總體還是在提升。單詞在積累,口語的話是上網絡課程,跟外教一對一的free talk還是經常在聊。過了一段時間之后,總體還是覺得她的語言水平呈上升趨勢。但是我覺得所有香港的這些學校的考試,看重的是總體的一種基本能力,所以有什么針對性的復習實在是說不上,因為有的學校的英文考試就是寫一篇英文作文。
關于數學考試,在深圳這邊沒有特別好的有針對性的資源或者補習的資源,我們就采用了比較原始的方法,買了英文版的數學書讓孩子自學,自學以后就做一些題目。
只要能懂術語,一些數學原理孩子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問題不是很大。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香港的學校,特別是一些學術水平比較高的學校,數學考得還是很難的,比如去考7年級,考試的題目就是7年級或者甚至8年級才學的內容,所以需要適當的要超前、提前地把一些基本概念要梳理一下。我們其實也沒有做得特別好,只是說孩子自己在盡量的自學。
當時為了增加考試的經驗,我們也盡可能多去報名參加一些考試。比如說深圳的一些知名的國際學校,我們都去參加了考試,也比較順利地拿到了一些Offer。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自己也會有一個比較,對每個學校入學考試的深度和難度她有一個自己的排序,而拿到一些學校的Offer對孩子的自信心是很好的,她也慢慢樹立了要往更好的學校考的信念。這對孩子是一個正面的激勵,她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也是一個正向的認可。
其他能力
相對于大女兒從傳統學校往國際學校切換比較周折,小女兒的入學考試是比較順利的。因為在幼兒園大班這一年,她轉到了深圳的一所國際學校。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孩子的語言好像一下子就突破了。從聽、說、交流本身來說問題就不是很大,而且她不懼怕英文的環境。小一的考試也是包括英文、數學、數學的一些邏輯,也是用英文考的,還有中文。其實我們孩子當時的書面表達并沒有得到過訓練,但是可能小一的入學考試學校看重的也不完全是學術的東西。
孩子是不是積極地愿意去挑戰自己,在入學考試小組活動中表現出的其他方面一些軟性的能力,可能也是學校也是比較看重的。包括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包括中文表達能力,或者是英文的表達能力。這是后來我在跟校長的溝通中校長反饋給我的,覺得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是比較強,還有數學的邏輯題目得分是比較好的,實際上這些題目是不需要英語本身的何種能力的。
中介的作用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是否需要用中介,其實中介主要是涉及跟學校的溝通。如果家長沒有時間,可以把一些瑣碎的事情外包給中介也是挺不錯的。不過要注意有時候中介反過來會給家長施加一些壓力,總覺得孩子的水平還不夠,家長就有一些焦慮。
還有中介可能會跟家長說花多少錢就有一些內部的關系,我個人覺得不是那么可信的。如果說把所有事情都委托給中介,自己沒有給學校打過電話,沒有親眼去看過學校,完全依賴中介的一些信息,可能也會錯失對學校的選擇和判斷。所以我覺得如果是深圳的家長,又離得比較近的話,其實可以多過去看一下學校,直接跟學校保持溝通。
回想跟孩子一起去申請香港學校這個過程,我覺得心態和對孩子的心理的疏導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常常跟孩子嘴上會說“考上很好,但考不上也沒有關系,我們的英文水平也在提升,也是一種很好的收獲。”
有時候也有一點焦慮,總覺得學校的題目太難,特別是英文考得太深太難,但是也堅定這個目標。孩子在準備復習的過程中會比較孤獨,因為并不是太多孩子選擇這條路,所以這個時候就要去給孩子減減壓。孩子一方面要應付學校的功課,一方面還要自學,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以上就是我想給大家分享的一些心得,我們也是剛剛開始切換到國際學校,我想今后的求學的道路上也一樣面臨著很多很多問題,也希望跟大家共同探討,一起成長,謝謝大家!
十分感謝劉齊女士給我們的精彩分享,非常多的實戰經驗,包括對學校的考察、了解,不同體系的了解,美國體系和英國體系的特點,中文教育,尤其是備考這塊的一些細節,小學生和初中生申請準備情況的具體的建議和成功的經驗分享。非常精彩,也非常有參考價值,非常感謝!
實際上申請小學、初中,跟申請高中、大學、研究生有相同也有不同,前者基本上是后者一個縮小版:高中是大學申請的縮小版,初中是高中申請的縮小版,小學是初中申請的縮小版,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因為港智優作為香港留學專業機構,做這個將近15年了,所以這里面的一些過程、手法、準備,各方面的一些流程,關鍵的一些準備工作的安排,資源的一些整合,我們都是挺專業的。
劉齊女士講的東西我們確實深有體會,我們原來也輔導過一些學生申請高中、初中,但是說實在的比較強調個性化。比方說考試,每個學校的考試都可能不太一樣,入學考試的要求也不一樣,所以準備起來比較個性化,比較差異化,非標的東西多一些。美國高中的申請需要考SSAT,托福,是相對比較標準的,也就是說準備起來的話相對更規范一些。
這樣很個性化的每個學校要求不一樣,特點也不一樣,逐個地去考察,逐個地去準備,確實帶來很多的挑戰。但是就像劉女士說的,萬變不離其宗。小孩的基礎語言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包括一些在性格、活動、才藝等等這些方面的展示,這個到哪個階段的申請都是一樣的。
申請大學、高中、初中、小學,道理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非常認同劉女士的分享,感謝她的分享,大家有什么可以接下來再溝通。同時,我們也不希望占用她個人太多的時間,如果有需要的話,請提前通過我們預約一下,謝謝大家!
星期五不是黑色的,如果一定要配色,今天是大喜。因為之前幫一位 ...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家長將目光投向了香港的國際學校,因為這 ...
作為一個家長,孩子的學習一直是我們非常關心和重視的問題。在中 ...
隨著國際化趨勢的日益強勁,更多的中國家庭開始考慮向香港國際學 ...
?香港國際學校排名及費用是許多家庭在選擇學校時會關心的問題。 ...
?香港作為亞洲的中心城市之一,擁有眾多優質的國際學校。這些學 ...
「標準化&院校排名&專業選擇&文書套磁」